top of page
史钟麒

读《革命时期的芭蕾》 跟着老艺术家来一次弥足珍贵的时光旅行

左拉于 2020 年11月10日

感谢史老师签名的自传。作为学生从了解史老师现在73岁的样子追溯到老师从出生到现在的人生经历是一次弥足珍贵的时光旅行。

老师在上海出生长大的日式工房改建的Townhouse “外观是简化的西方样式,内部是典型的传统日式..红砖红瓦,落地大窗”是典型上海融合各种东西方影响的建筑。还有芭蕾舞校维多利亚式的建筑慢慢打开了我对上海的城市记忆。一个人的故事就像历史的切片。这些发生在上海的有关芭蕾有关童年的故事就不知不觉中把上海六七十年代的样子生动地勾勒出来。

老师经常做芭蕾讲座让学生学习芭蕾的历史。这本书里关于他学习芭蕾的细节是极好的一手资料。比如舞蹈学校选报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也被叫到教室外面量了身长腿长。可明显弹跳力不够好没有下文。史老师不仅身体条件高度符合芭蕾舞的苛刻条件,而且从他描述地倔强着不怕疼地被选拔的老师用力往上掰的细节可以看出来老师的意志坚强。而读着这书才了解到原来身体韧性还分左右和前后。难怪觉得自己的腿往后还行,前面和旁边却完全打不开。而书里讲学生们发明的睡觉时候绑着腿来加强练习结果第二天早上腿全麻的细节,让人好笑又明白这美丽的分腿线背后的刻苦。

更有意思的是原来我们现在学习的方法和安排和老师当初在舞蹈学校里的课程很有相似之处。每天的基础课芭蕾舞课也是90分钟的练习,除了周日天天不间断。难怪老师说要找专业学习芭蕾舞的人士学习芭蕾。沿用这些被用来专门培训芭蕾舞者的课来教课,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专业的呢?而书里充沛的历史细节比如对日本的芭蕾外交成功开启了东京上海的直航,也是非常有意思而却鲜有地方去了解的。

文革的故事在中国的书籍里是少有看到的。除了从父母亲那里听到他们大串联的故事以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郑念写的《上海生死劫》。史老师的故事从一个文革的样板戏文化创造者的角度写,又让观看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新的滤镜。比如江青对补丁应该打在哪里的建议的确显示她的艺术家的观察力。作为这段历史里的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表演者,这当中的紧张和兴奋,波折和收获,让这故事津津有味。

史老师独特的创造天赋还不光是在芭蕾创造上。他还将他充沛的想象力放到了衣服的设计和制作上并很自信地做了给芭蕾表演的服装。更触动我的是他用亲手做的裙子来答谢给予他帮助的孤儿寡母。正如老师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把芭蕾的艺术传授给更多的人,史老师真正将上帝赐予的天赋作为礼物送给他人。

80年代从中国到美国是一次于现在留学更非比寻常的经历。因为两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差距远远大过了90年代以后的程度。从史老师这里听到早期留学生的经历,既能感到几分相似又能读到我们这些后来者鲜有的故事。从芭蕾舞者到成衣厂老板到回归舞台,史老师毫无畏惧地选择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探索和试错。就像整本书给人的感觉一样,对未知的好奇对学习的渴望是始终贯穿着史老师人生的主题。如何在自己热爱并有能力做的事情和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中找到集合,史老师在他的故事里给出了答案。

英文里有种形容说一个人是一本打开的书(an open book)讲一个人的率真和坦白。史老师的人生故事无疑勾勒出他率真和坦白的艺术家的模样。从文革到留学美国,他把一个特殊时代从一个艺术家和探索者的角度记录了下来。这份难能可贵的史料和故事值得推荐给所有关注中国,喜爱芭蕾,和热爱生活的人。


3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革命时期的芭蕾》读后感

作者:王梦霞 获知一代芭蕾舞《白毛女》男主舞史钟麒出版了新书,非常想一睹为快,逐去搜寻未果,也许是新书首发的原故。幸有校友知我喜文,托人递来好书解我阅书之渴。尤为欣喜,不胜感激! 新书拿在手上浏览一遍,内容甚丰!真想一目十行快速阅览遨游书中,然好书须静心亨受细细读来。于是心...

Comments


bottom of page